媒体报道
李毅中解读《中国制造2025》: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发布时间:2019-01-05 浏览次数:57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简称工经联)会长李毅中近日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专访时说,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既要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加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李毅中指出,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传统制造业已走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关口。截至今年3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连续6个月利润负增长。创新驱动如何才能改造提升这一块总资产高达90万亿元的工业经济,事关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旧力渐弱,新力将生,创新驱动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力引擎。”李毅中还指出,要实现创新驱动,必须突破当前的体制与机制束缚,解决好研发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在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重大科技专项、行业共性技术及企业技术革新等层面的科技攻关,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李毅中强调,在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的出路,最终要靠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促进其转型升级。在这方面,奋战在企业一线的一亿多产业大军,是实现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生力军。
企业观察报:目前也有一些看法认为,股市中创业板的火爆,说明“创新”正存在泡沫化倾向,而传统制造业,不少仍处在去产能与转型升级的阵痛之中。如何在创新驱动的助推之下引导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改造实体经济?
李毅中: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原因之一是处于“旧力渐弱,新力将生”这样一个交替期——旧力方面,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在市场紧缩的时候效益下降,推动力不足;新力方面,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在加速发展,但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它总体上占的比例还较少。
据统计,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是8.3%,全部企业为7.4%,其中高科技产业增幅是12.3%;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是6.4%,其中高科技产业是11.4%,高科技企业增加值增幅高5个百分点。这说明新力增速在加快。
但问题是,在全部工业里面,“新力”占比有多少呢?按照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占GDP的8%。而在制造业中,目前高科技产业大概只占15%,所以它的加速发展,仍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的欠缺。现在全国工业资产约90万亿,虽然其中有过剩的,有该淘汰的,但它仍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也就是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两个任务必须同时发力,不可偏废。结构调整的抓手则是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但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首先是力度不够。中国历年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例是40%,而且里面还有水分,如果把异地改造等扩能项目扣除,只占27%。而先行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化前后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之比为50%-60%,美国达到69%。所以我国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要加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希望相关方面进一步落实。财政贴息撬动地方、企业、社会投资,及银行贷款共计8万亿,希望增加财政贴息。加速折旧方面,企业要遵守会计法,财政还需要出台相关文件。
此外,加大技术改造投资,提升技术改造水平,还需要解决机制的问题。政府应抓规划、抓重点,颁发目录、发布信息,给予政策指导与鼓励。企业要与国际同行对标,消除瓶颈、补齐短板。创新产品,全面提升技术经济指标;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资本质量与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技术改造成效的集成,进而使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目前社会资金充足,股市高涨,资金如何才能进入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一个直面的严竣问题。说到底还是要千方百计提升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吸引社会资本的流入,当然这主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尤其是创新驱动注入活力,也需要财税、金融深化改革,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简称工经联)会长李毅中近日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专访时说,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既要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加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李毅中指出,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传统制造业已走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关口。截至今年3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连续6个月利润负增长。创新驱动如何才能改造提升这一块总资产高达90万亿元的工业经济,事关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旧力渐弱,新力将生,创新驱动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力引擎。”李毅中还指出,要实现创新驱动,必须突破当前的体制与机制束缚,解决好研发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在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重大科技专项、行业共性技术及企业技术革新等层面的科技攻关,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李毅中强调,在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的出路,最终要靠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促进其转型升级。在这方面,奋战在企业一线的一亿多产业大军,是实现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生力军。
企业观察报:目前也有一些看法认为,股市中创业板的火爆,说明“创新”正存在泡沫化倾向,而传统制造业,不少仍处在去产能与转型升级的阵痛之中。如何在创新驱动的助推之下引导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改造实体经济?
李毅中: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原因之一是处于“旧力渐弱,新力将生”这样一个交替期——旧力方面,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在市场紧缩的时候效益下降,推动力不足;新力方面,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在加速发展,但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它总体上占的比例还较少。
据统计,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是8.3%,全部企业为7.4%,其中高科技产业增幅是12.3%;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是6.4%,其中高科技产业是11.4%,高科技企业增加值增幅高5个百分点。这说明新力增速在加快。
但问题是,在全部工业里面,“新力”占比有多少呢?按照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占GDP的8%。而在制造业中,目前高科技产业大概只占15%,所以它的加速发展,仍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的欠缺。现在全国工业资产约90万亿,虽然其中有过剩的,有该淘汰的,但它仍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也就是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两个任务必须同时发力,不可偏废。结构调整的抓手则是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但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首先是力度不够。中国历年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例是40%,而且里面还有水分,如果把异地改造等扩能项目扣除,只占27%。而先行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化前后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之比为50%-60%,美国达到69%。所以我国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要加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希望相关方面进一步落实。财政贴息撬动地方、企业、社会投资,及银行贷款共计8万亿,希望增加财政贴息。加速折旧方面,企业要遵守会计法,财政还需要出台相关文件。
此外,加大技术改造投资,提升技术改造水平,还需要解决机制的问题。政府应抓规划、抓重点,颁发目录、发布信息,给予政策指导与鼓励。企业要与国际同行对标,消除瓶颈、补齐短板。创新产品,全面提升技术经济指标;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资本质量与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技术改造成效的集成,进而使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目前社会资金充足,股市高涨,资金如何才能进入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一个直面的严竣问题。说到底还是要千方百计提升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吸引社会资本的流入,当然这主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尤其是创新驱动注入活力,也需要财税、金融深化改革,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